2013年4月27日 星期六

捌、個人心得與建議


捌、個人心得與建議




一、個人心得:


還記得這學期的一開始,老師要我們寫對於這堂課程,計畫要如何學習,我記得我是想要了解教學媒材究竟包含什麼內容項目?而這些媒材對現今教學的影響,甚至是如何有效且正確的使用這些媒材等等,之後這也做了許多有關教學媒體學習檔案的資料整理,發現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爆炸、資訊發達的世代, 教師們已經不可能靠著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來教授,這樣將無法把所要傳達給學生的資訊表現的淋漓盡致, 也無法使學生充分得到感官的滿足, 進而增進學習效果,並且 提高學習品質, 因此, 教學媒體就成為有效達成教育目標的工具,好好地學習有效的使用教學媒體,真的會達到教學上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後若是我成為教師,我希望我能充分且有效的使用教學媒體 並且提高教學效能。而教學媒體的種類也日趨多樣化,我們應該想想,如何從能眾多的教學媒體中,去蕪存菁,找出適合自己的教學脈絡和特色,我想是個很重要的議題。從前幾篇的資料中,我們可以發現,現今教學媒體蓬勃的發展,因此我認為,教師在未來從事教學時,應積極的充實自我的專業。

俗話說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當然,任何一項科技產品再怎樣完美,仍必需適當的加以運用與安排,才能發揮其相加相成之功能。因此,教學媒體的使用拿捏真的是很重要,像是現在如果老師只念課本,而沒有使用投影片上課,同學很容易就失去注意力,而不專心;相反的,若是投影片廣泛的被使用,同學也會因此一過於依賴投影片,而不讀課本,所以我覺得學會掌握教學媒體的使用頻率是十分重要的!從這堂課程中蒐集、彙整資料,我已學習了不少有關教學媒體的相關知識,已下是我所找到的,有關現今教學媒體的建議。

建議彙整:

(對老師使用教學媒體的建議:
1. 建立對教學媒體正確的認知 教師有效的運用教學媒體, 能讓學生學的更有趣、 更有效率、面向更廣, 因此教學媒體不應該只是輔助的角色, 應是為教學活動的一部份。
2.提升自己使用教學媒體的能力 運用媒體於教學當中已是不可擋的趨勢, 教師要自我提昇使用科技的能力,利用研習或進修的機會, 充實自己使用教學媒體或教學科技的能力。
3.廠商所附贈的教學光碟未必能真正配合教學所需, 教師最好有自行設計或製作教學 媒體的能力,發展出難易度適中的教材,引起學生的興趣, 才能充分發揮教學媒體的功能, 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因此教師要多培養相關的專業能力。

(對學校方面的建議:
1. 辦理以學校為本位的教學媒體相關研習課程:各校的教學環境及屬性都不同, 因此各校在辦理相關的研習時應以學校為本位來考量, 邀請專家來指導教師們使用及製作教學媒體。
2.減少不必要的活動: 學校應盡量避免舉辦過多的活動, 影響學生正常上課, 教師就能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教學, 而不必為了追趕教學進度而犧牲使用教學媒體的時間。
3.鼓勵教師參與校外舉辦教學媒體相關課程:除了校內研習之外, 也應鼓勵教師參加校外單位所舉辦的研習, 以提高個人使用教學媒體的能力。
4. 加強學校教學媒體的使用及管理:學校應依照課程所需加強教學媒體的購置、 分類、 管理及使用措施, 使教師能方便且樂於使用教學媒體, 提升教學媒體的使用頻率, 以提高教學效能。

(對教育行政單位的建議:
1. 編列預算增加學校教學媒體設備: 教師們不使用教學媒體其中的一個原因是教學媒體設備不足, 因此必須輪流借用, 造成教師的困擾而不願意使用, 因此, 教育行政單位應編列預算增加學校教學媒體的軟硬體設備。
2. 增加國小教師員額配置, 減輕教師教學負擔: 小學教師教學時數普遍為高,例如訪談學校為小校, 每位教師若不兼行政職,其一週教學時數為 21 節, 教師本身教學負擔已相當沉重,自然會影響教師課前的準備及教學媒體的使用。
3. 推展媒體資訊化、 數位化 一般教學媒體無法如一般書籍, 教師只要瀏覽就能瞭解內容概要, 若能將媒體資訊化, 方便查詢使用, 並將內容摘要置於資料庫,放在網路上便於流通, 使教師們能輕易且方便的找到所需的資訊, 以提升教學效果。





三、資料來源:
影響高雄市國小教師使用教學媒體的因素之個案研究
sts.dhp.ks.edu.tw/andy/2005/ICCITE2005-230.pdf

柒、國小教師使用教學媒體現況之分析


柒、國小教師使用教學媒體現況之分析

此分析以高雄市某國小為研究對象,選取低、中、高年級導師各兩名,及兩名科老師。本研究學校共有24班,每班皆設置電腦、電視及VCD三項教學媒體,全校擁有三部投影機,但該校教師使用學媒體的頻率並不高。
研究發現

一、 教師方面:
()教師在教學上使用第一代和第三代教學媒體的頻率較高。
(
)教師最常使用的教學媒體為電視機及VCD播放器, 因為此兩者在使用上最為方便, 且廠商多附有教學光碟, 可供教師按照教學進度來使用; 雖有班級電腦, 但未能充分應用於學科教學,通常是用來處理文書工作, 或供小朋友下課使用。
()年紀較大或年資較深的教師使用電腦、投影機及單槍的頻率明顯低於年紀輕或教學年資淺的教師 因為年紀輕的教師資訊能力明顯優於年紀大的教師, 且年紀大的教師多習慣於傳統的教學方法,對於改變教學方式有著排斥感及不安感。
()教師不常使用第四代教學媒體的原因有:
   1.不會使用這些教學媒體, 不知如何運用教學媒體。
   2.搜尋資料的能力差, 雖目前有許多可用的資源,但教師們卻不知道該如何  
     找到這些資料。
   3.學校設備不足
   4.課程進度的壓力, 尤以高年級為甚。
   5.
教師在教學使用教學媒體, 尤其是電腦時, 學生秩序的掌控是一大難題。

二、學生方面:
() 教學內容太難引不起學生興趣, 太容易又未能達成教育目標, 因此在使用教學媒體教學時, 要注意內容的活潑性及適切性,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
) 中、 低年級及自然科任教師教學使用教學媒體的頻率較高, 因為中、低年級及自然科教學需要較多具體的實物學生才能擁有概念; 高年級學生已能抽象思考, 加上學校活動多,常影響學生正常上課, 所以有教學進度的壓力, 使得教師使用教學媒體的頻率降低了。
(
) 學生程度參差不齊 程度較高的學生對於教學媒體較感興趣, 相對的, 學業成績表現較差的學生對於教學媒體的興趣缺缺。.

三、 情境因素:
()學校設備不足 雖班班有電腦, 但單槍及投影機全校只有兩、 三台, 不僅借用上不方便, 借用後教師又得自行保管這些器 材, 造成教師們的心理負擔。()學校無專門單位或專人管理教學媒體, 無法協助教師使用教學媒體,降低其使用率。
()教師不僅教學工作繁重, 學校的行政工作也多, 教師沒有多餘的時間來製作相關教學媒體。
()教學媒體操作介面的難易度也會影響教師使用的意願, 介面越簡單的, 教師越喜歡使用; 若操作介面太過困難, 則教師使用的意願大幅降低。


由以上結果可發現教師因素、 學生因素、 情境因素都會影響教師們使用教學媒體的態度





四、資料來源:
影響高雄市國小教師使用教學媒體的因素之個案研究
sts.dhp.ks.edu.tw/andy/2005/ICCITE2005-230.pdf

陸、教學媒體的新趨勢


陸、教學媒體的新趨勢


教學現代化及新的教學理論與科技產品的導入,促使視聽教育與教育工學匯聚成教學媒體的主流。

一、八大趨勢:
()個別化:
為擴展因材施教及個別差異的需求,各種動態、靜態媒體及PCCAI程式設計,均能具備個別化學習的效能。
()自控式:
自我操控、自我學習、自我實現,具階段及終生學習的效能。如CD. ROM的運用。
()互動式:
人機交談、回饋、互動式電視教學、互動式影碟系統及互動式CAI
()自動化:
利用電腦程式設計,科技創新的應用。如電子看版,立即標示主題;又如電腦檢索資料快速、正確而完整。
()多元式:
多媒體教學,在整合性單元中利用,效果大,內容豐富、活潑,滿足個別差異。
()高層思考:
電腦智慧型的運用,面對知識的操弄及情境實例,進行高層式思考與價值判斷。
()流通共享:
無遠弗屆,沒有圍牆的學校,網路與系統規劃使知識大結合。如BBS電子郵件、學術網路、國際百科都是教學不可缺的重要資訊媒體。
()科技整合:
各行各業資訊媒體的整合及配送,提昇資訊高速公路的貨櫃運能。


二、資料來源:


伍、教學媒體的應用


.教學媒體的應用
選用媒體必需考量教學上的需要,依教學目標、內容、教材、教法、時機均要與媒體適切配合運用,才能充分發揮實效。

一、選擇教學媒體的原則:
用視聽教材的「3R」原則是較適當的途徑
()選擇適當的教材:(Right  Material)。
()使用正確的方法:(Right  Way)。
()使用於適當場所:(Right  Place)。

二、選擇教學媒體應考量的因素:
()教材使用時間的長短及內容呈現方式動態或靜態是否還需要影像、聲音同步呈現。
()場所設備、教材的購置、製作、維護管理與經費等行政支援。

三、選擇教學媒體的標準:
()功能性:媒體用途能傳達目標所需的刺激嗎?
()經濟性:投資報酬率符合成本效益嗎?
()方便性:軟硬體方便使用嗎?視聽特性如何?

四、運用媒體的基本條件:
()具備正確的觀念
   1.教學媒體不僅在輔助教學,更是教學的主體。
   2.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
   3.媒體的多元應用能促成相加相乘的效果。
()熟練的教學技術
   1.視聽器材的操作與維護
   2.教學媒體的設計與製作。
   3.善選各種媒體並善於運用。
()使用教學媒體的原則
   1.媒體各有所長,無法一體適用。
   2.媒體無好壞之分,適合學生能力、方式最佳。
   3.使用者應熟悉內容,達成目標為主要,勿播無關內容。
   4.避免同時使用太多媒體,以免干擾學習。
   5.隨時蒐集教材、運用,嚴格品管。




五、資料來源:

肆、教學媒體的選擇


肆、教學媒體的選擇

一、 教學媒體選擇步驟:
在媒體選擇的評估過程中,通常根據幾個步驟進行:
(
). 根據目標和教學對象的需求尋求適當媒體。
(
). 蒐集參閱相關資料,如目錄、使用者評論
(
). 決定媒體取得的方式。
(
). 親自操作、視聽,通過評估後在反覆地熟練操作。
(
). 徹底檢查租借或驗收購買的媒體。
(
). 使用媒體時,記錄其優缺點或建議,供他人他日使用之參考。

. 媒體選擇的標準:
各學者對媒體選擇方面的論述摘要如下表:

戴爾
(Dale,E.,1969)
訊息是否能正確傳達
學習事項是否有耐人尋味的內容
對學習者的年齡、知能、經驗是否適當
物質條件是否滿足
是否具備有助教師有效利用的手冊
能否促進學生思考力並培養其批判力
在使用時,時間、經費、勞力是否符合經濟效益。
戴維斯
(Davis,I.K.,1970)
學習目標(認知、情意、技能)與視聽教材間之相關
學習課題之類型與視聽教材間之相關
傑克拉的伊利
(Gerlach, V.S.&Ely,D.p.,1971)
學習行為目標
品質及可用性
難易度及適切性
Sleeman,Phillip J.等人 -1979
教學目標
學生的接受能力
使用效度
時間運用
折舊率
學習的完整性
視聽效果
操作
聽覺效果
維修
反應特性
系統化
課程設計
取得方式
中野照海-1982
學習課題的性質
學習者的條件
資料取得容易性
利用容易性
綜合前四大因素與媒體屬性關係


*綜合前四大因素與媒體屬性關係:
  各家說法雖然有所差異,而所列出的選擇標準項目不一,但仍有共同注重的地方,總言之,媒體的選擇大致可分:1.教學需求 2.媒體品質3.經濟效益等三個層面來考量,列出選擇標準。如下:

(
)從媒體品質層面考量
1. 
視覺效果媒體呈現的內容要有足夠吸引力,在設計上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
2. 
聽覺效果選擇時宜注意音量、音質等問題,力求清晰度

()從教學需求層面考量
1.
教師的觀點考量
 教學目標:不論選擇哪種媒體,都須按照教學目標來決定
 內容品質:媒體的內容品質,都要加以檢核。
 使用效度:充分了解媒體的實用程度,評估該媒體的有效度。
 時間的運用:依學校中的預定進度選擇媒體。
2.
從學生的觀點考量
 學生的接受能力:要能夠被學生接受,激發學習動機
 反應特色:考慮能否藉著使用它而獲得學生內心反應的回饋。
 學習的完整性:必須能配合學生的個別差異和學習型態

()從經濟效益層面考量
1.
從操作運作觀點考量
 操作:媒體的取得愈容易愈好。
 系統化:衡量價格及實用價值,還有媒體是否系統化的問題。
2.
從取得、維修觀點考量
 取得方式:衡量媒體購買或租借的便利性。
 折舊率:一個良好的媒體需要能長期使用。
 維修:選擇以堅固耐用、不易損壞為原則。




參、 教學媒體的分類

參、 教學媒體的分類



一、以時代區分:
(傳統的媒體:也稱為非放映性媒體。
1.實物:
顧名思義即指實際的物體本身,如銅板、工具、植物、動物、昆蟲等,在教學中常是很容易、很方便取得的,並且具有非常高度教學價值的媒體。
2.模型:
模型是原物外觀形似,或是代表原物的一個三度空間立體模擬製品。模型常是以原物的一定比例縮小或放大製作而成。
3.多媒體組件:
是由多種不同的媒體所組合而成的成套視聽資料,常用於個別化學習或團體學習的教學情境。
4.印刷媒體:
透過印刷方式製作完成的媒體,可包含靜態及動態,在此只將介紹非放映性的靜態資料,靜態資料包括:照片、圖片、圖表、漫畫、海報、掛圖、教學圖片、閃示卡、版類媒體

<數學教學輔助教具>


(近代的媒體:使用時必須配合相關器材及放映才能呈現的教材與教 具。
可分成簡易和大宗兩型:
1.簡易型:校內教師可單獨作業完成的媒體,如:幻燈片;投影片;錄音;錄影;校內廣播等。
2.大宗型:製作費時、費力又耗錢,需要專家及校外廠商製作的媒體。如:電視電影;廣播;錄影帶。

()新科技媒體:0年代後,利用電子、通訊技術的開發,以影像和聲音表達的新資訊媒體。
包括:影碟片;微電腦;有線電視;電傳視訊;資訊網路系統;高畫質電視畫面;衛星傳播;緊急警報播出等。

二、以種類區分:
媒體種類
優點
缺點
印刷媒體
(Printed media)
‧可配合各種媒體使用,應用廣泛
簡單的印刷物製作容易
‧可用一般電腦排版製作
‧精緻的印刷媒體製作費用高
‧使用者要有一定的閱讀能力
透明投影片
(transparencies)
‧能以系統、漸進式呈現資料
‧教學者可依教學速度,控制放映機
‧策劃過程簡單
‧可用簡單且便宜方法製作
適用於大團體教學
‧製作特殊的投影片,須特有特定機器及設備
‧與其他放映性媒體合用時,畫面常太大
錄音帶
(Cassette tape)
‧利用一般錄音機錄製即可
‧可應用於所有學科主題
‧錄音機體積小、攜帶方便
‧可單獨使用或配合其他媒體使用
複製拷貝容易,適合個別化學習
有被濫用的趨勢
‧資料播放速度固定,無法變化
‧用輕型錄音機錄製,傳真度低
幻燈片
(Slide series)
‧製作時需攝影,沖片及裝框均由照相館負責
‧色彩鮮明,真實度高
‧任何35mm的相機均可製作
‧修正或更換教材容易
‧處理、儲存方便,
‧可配合同步錄音帶使用
‧適合團體或個人教學
‧製作時需要攝影技巧
‧近攝與翻拍時需要特殊設備
‧個別放置容易散失
多影像媒體
(Multi-image)
‧引發觀賞者反應,吸引注意力
在短時間內傳達大量訊息
‧在某些情況下,比單一媒體更能做有效傳播
‧需要多組器材與複雜設備,且在企劃製作‧需細心配合
‧設備及製作成本高
錄影帶及影碟
(video and Laser disk )
‧在描繪動作、主體關係及產生衝擊特別有用
‧不需沖洗可立即播放
‧錄影帶重複使用
‧錄影帶易製作同步錄音
‧可運用特殊技巧如動畫等來錄製
‧影碟可以同時運用靜態與動態畫面
‧影碟可迅速索取指定畫面
‧製作成本高
‧特寫畫面之解析度有所限制
‧錄影帶形式若不同,無法相容
‧影碟製作及母帶成本高
互動式教學媒體
(interactive video)
‧學習者可主動參與學習
‧應用許多學習的原理
‧適合學習者的需求及個人學習速度
‧傳統媒體適用,可與電腦合併使用
設備複雜,但學習效果佳
‧需要周詳企劃
‧需特殊介面裝置與設備
‧只能供一人或少數人使用
‧裝置複雜,成本高


<教學輔助字卡>